当前栏目: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揭开医疗创业成功的基因密码!
点击量:94
最近某上市公司公告,宣传将其旗下6家医生集团51%的控股权作价730万转让给某医疗管理公司。至此,该上市公司医生集团的探索之路基本宣告不成功。
参看此家上市公司的历史沿革,以传统中成药起家,产品主要围绕县级市及以下的基层用药为主,产品利润在近几年下降比较厉害。组建医生集团,也说明该企业在积极探索未来的生存发展,至于为何医生集团的道路走得不成功,很显然这和企业的创业基因有关系。
企业和人一样,有生命周期,也有DNA,并且独一无二。根据医森资本对创业项目的观察,一家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是很难脱离过去的轨迹的,甚至希望不停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这样就意味着,如果创新属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比较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举个例子,一家以商业流通为核心的药企要转型做医生集团,虽然他具备可能成功的资源,比如有很多医院渠道,但是药品配送不同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虽同属大健康领域,但其中的差异有云泥之别。
有人会说,基因可以再造,上市公司董事长不需要自己什么都会做,只要招募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但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哪怕是董事局投票一致决定进行的创新业务,也往往在推进的时候困难重重。若非企业内部培养,从外部招募高层水土不服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可见业务创新要成功,需要良好的业务环境,众志成城的团队以及精通业务敢做敢为的领导人,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创新或者转型成功成为了概率论的问题。
那么和医生集团相关的,传统的医生从体制内出来,如何可以创业成功呢?医森资本认为,具备几大先决条件的医生集团更具备健康生存的优势:
1、擅长有品牌意识的医生组建的医生集团。这样的医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组建医生集团自我创业,意味着脱离原来公立体系的政府背书,完全需要靠自己的影响力来获取患者。这样的医生集团可以靠自我运营品牌来吸引患者,独立性强,对医院的依赖比较低,可以在医院多点执业,也可以自建实体医疗机构自我运营。
2、在医生生态圈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医生组建的医生集团。这一类是有着卓越学术地位的医学大拿,业内影响力惊人,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同行转介绍。这样的专家擅长的领域也是高精尖的疑难杂症,组建医生集团靠自身影响力就可以获得业务,对医院的依赖程度也比较低,适合独立经营。
3、擅长经营运作的人才加入医生集团。经营运作人才是当前医生集团最稀缺的资源,稀缺程度比医生资源更甚。好的运营团队,可以让医生集团摆脱个体户运营模式走上企业化公司化运作的道路。
除了以上三个具备内生优势的医生集团外,如果大环境医疗供给端稀缺,而需求端需求性刚性且量大的情况下,公立体系有溢出红利可以流转给医生集团,甚至逐渐医生集团能在该细分领域具备绝对的话语权,例如以消费医疗为主的眼科、齿科、医美、儿科等,未来或许是医生集团的天下。
其实每一家医生集团都独一无二,不具备完全一致的发展路径。因此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却无法复制,这和每个创始团队及创始人的基因有关。这家上市公司的失败,恰恰说明排异性比较高,不够匹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