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咨询

  • 023-65447317

当前栏目: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一批综合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

点击量:158
12月9日,北京市卫健委批复同意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这也是对2019年1月该院顺利通过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医院评审,正式转型晋升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确认,并发放了国家认可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工作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一些综合医院要努力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了升级而转型


据悉,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位于北京市,建立于1983年12月,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但在北京市医疗资源十分丰富、大三甲医院林立;加上国家明确规定要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情况下,要想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谈何容易?因此,要想升级,最大的障碍就是床位数规模达不到。


据了解,目前该院床位数依然不足500张,而按照相关政策,三级综合医院的起步就是500张;三级中医医院只有300张;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是350张。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点,与玉泉医院走同样路子的还不止这一家。


2014年4月15日,朝阳区第二医院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正式批复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使这所拥有78年建院史的老医院,走上了迈向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的新征程。


大兴区红星医院不但于2016年8月19日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正式批准由综合医院转型升级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而且名称也更新为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今年4月,深圳市卫健委正式批复同意沙井人民医院更名为“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按照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和管理。此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该院开设省级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学习班,全院367名非中医类医师开启“西学中”的课程,也标志着这家医院开始全力创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当然,医院升级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很多实惠的东西都与医院等级相联系。比如编制、收费标准、资源配置、医院级别以及院长级别等,而且就连名称由“区级”改成“市级”或者由某某区某某医院改成某某区某医院,尽管只是一个小变化看起来都大不一样,上了档次。


为了更好实现中西医结合而转型


当然,以上说“为了升级而转型”似乎感觉太功利,也许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实际上,很多综合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是很有“事业心”的。


比如,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很早就瞅准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前景,从2016年开始就着手准备转型,他们医院的神经调控中心敢为人先,成为医院第一批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科室,积极筹备建设中西医结合运动障碍疾病专科门诊。


朝阳区第二医院的转型也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目的是为了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充分利用西医在微观治疗、技术更新方面的优势,中医在综合治疗、文化方面的优势,中西医结合能够博采两家之长,今后也能在“治未病”方面更好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


大兴区红星医院成功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为了主动适应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变化等新形势,补齐康复、老年护理等区内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转型并更名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西医并重,西医做强大、中医做特色、中西融合求创新”的办院方向,力争三年内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西医优势明显、中医特色突出、中西结合效果显著、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


为了活下去而转型


不过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现象,目前这些主动转型升级的综合医院,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都处在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林立,二是这些转型升级的医院都是在夹缝中生存而且并没有明显竞争力的小而弱的综合医院,转型看起来是积极主动求变,实际上也是大势所趋迫不得已。


这些医院如果不积极主动转型,估计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即使不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必须向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者转为护理院或医养结合等其他不单纯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机构。


悲观地说就是为了活下去而转型;乐观地说,也是为了积极应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有效管理等进军市场薄弱的蓝海而转型。


总之,我们今天探讨这些夹缝中的综合医院主动求变转型问题也是为了给更多城市里的小型医院或民营医院提个醒,以便在办医中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