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咨询

  • 023-65447317

当前栏目: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疫情常态化,全国首个医院“新冠科”揭牌!

点击量:106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公卫中心)是上海市成人新冠肺炎病例唯一定点收治医院,是上海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公卫中心26日率先成立新冠科,以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加强病房管理,进一步助力疫情常态化管理。据悉,公卫中心新冠科的成立,实现了专病专收,形成了新冠确诊病例从随访门诊、应急病区、影像检查、检验检测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坚守新冠疫情救治主战场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样的科室设置此前未见报道。


据悉,新冠科成立后,将以公卫中心应急医护梯队人员为班底,依托上海市级专家组和上海优质重症医学团队等医疗资源,涵盖此间高水平急诊ICU、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科等与新冠肺炎救治相关的多学科救治团队,全力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工作。


据介绍,新冠科将秉承此前成功救治经验,以《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为基础,注重中西医联合、心理疏导、出院随访、视频会诊等成熟的工作机制,为临床一线保驾护航。


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经过将近1年的医疗救治,公卫中心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的同时,对新冠肺炎的发病机理、疾病转归、预后康复等作了充分的临床研究,参与发表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做到了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应对病毒和战胜病毒。


当下,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中国输入型病例不断。据悉,此前,公卫中心收治的境外输入型病例出院人数突破1000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冠科将针对输入型病例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临床救治策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据医院方面介绍,目前,人性化病房管理、语言翻译服务、心理疏导干预等契合输入型病例的服务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此外,“四素一肽”集束化治疗方案,即激素、维生素C、肝素、干扰素和胸腺肽的联合使用,可有效阻断重症化进展;而通过应用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等技术,避免了重症患者向危重症转变。医院方面表示,这些好的临床救治方法将在新冠科继续传承和发扬。


相关阅读:

机构版“吹哨人”现身!上海“小汤山医院”操作亮了

 
李文亮医生被称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事实上,鲜为人知的是,在距离湖北武汉一千多公里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在1月5日就发出了疫情预警,堪称机构版疫情“吹哨人”。


据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在12月26日收到的武汉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样本。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在1月5日提交正式的报告,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我们的科学家、管理者,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2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透露,早在1月5日,上海公卫中心曾就新冠肺炎给有关部门发出过一份文件预警。


而据三联生活周刊一位记者透露,这份文件中提到,武汉这个病毒跟SARS 的同源性高达89.11%,认为这种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建议在公共场合采取防护措施。


卢洪洲表示,虽然样本来源合法合理,发现事关重大以后也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时、紧急上报。虽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该做的都做了,“但是非常遗憾,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也曾提到,12月31日武汉宣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1月2日、3日,上海公卫中心就开展了两整天的实战演练。


也就是说,早在1月初,疫情还未全面爆发,上海公卫中心已经在按照人传人演练了,而上海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在近2周后的1月15日。


据了解,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上海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疑似病例在各家医疗机构集中收治,确诊后全部送往公卫中心,在这里住院,接受救治,而这里,也曾被称为上海小汤山模式医院。


先见之明!上海版小汤山医院早就建成


2003年“非典”肆虐时,北京为控制疫情,用7天时间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在短短两个月内,小汤山“非典”医院收治了全球“非典”病例的十分之一、中国病例的七分之一,在非典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模式,也成为本次疫情的救治的学习范本,武汉火速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正是参照了这一模式。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上海的小汤山模式医院就已经有了雏形,正是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缪晓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2003年“非典”过后,上海市政府为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距离市中心60多公里外的金山区,建设了专门用于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三甲医院,即上海公卫中心。这项工程被列为了当年政府的1号工程,2004年11月开业。


据了解,公卫中心在医疗条件、医护人员、仪器、药品配备上,都有绝对的优势。该中心有4栋应急病房,327张负压病床,这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中,是抢救“非典”等传染病病人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病房内气压低,被污染过的空气不会泄漏出去,而是专门排放,可以减少院内感染和病毒的传播。


朱同玉还提到,如果上海的确诊人数增至150例,上海公卫中心就要启动临时病房的开建,草皮和图纸都已准备好,预留了地面600张床,需要建设时随时开始。


而截至2月26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发现确诊病例336例,49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3例重症,272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死亡率低于百分之一。


尽管官方尚未宣布启动临时病房建设,但前不久,网上流传的一张公告显示,2月4日,上海公卫中心向闵行区浦江镇人民政府发函,提到“因疫情严重,我中心受上海市委市政府委托,组织建设“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救治临时医疗用房项目’”。


据了解,近些年上海在救治全球流行的多种传染病中,公卫临床中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3年4月,上海市确定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定点收治单位,该中心先后收治了2例H7N9核酸阳性、经专家会诊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对两名患者进行了积极救治。


3栋应急病房大楼开放,全市顶级专家小组调度


2月18日,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公卫中心首次对媒体开放参观一栋尚未投入使用的应急病房大楼,院方详细介绍了抗疫一个月以来3栋应急病房大楼的运作情况。来自路透社、彭博社、东京新闻、日本共同社等的记者都来到现场参观。


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用品穿戴流程图


图片
尚未启用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负压病房


据卢洪洲透露,目前公卫中心开放了A1楼96张、A3楼57张、A4楼90张床位,参观当日的A2楼备用。轻症患者服务两人一间。如果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将转运至重症患者专用的病房。那里的患者一人一间,房内有比较齐全的监护设备。


据看看新闻网报道,在2019年12月,武汉出现新冠肺炎后的第一时间,上海启动了应急预案,A1到A4大楼内病人全部腾挪,每一间房重新消毒。1月20日以来,上海陆续出现确诊病例,轻症患者住在A1和A4,重症患者全部收治在A3。


而主管A3危重症患者的医生,是来自瑞金、仁济、六院、市一和十院 5家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级专家,人称"五大天团"。这样的调度,是上海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也是管理层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


一线医护零感染,培训驰援武汉医护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专家组称,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医务人员(3,062例)来自湖北。


一线医护作为最近距离接触病毒的群体,感染率极高。不过据卢洪洲介绍,目前上海公卫中心没有一位医务人员被感染。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卢洪洲表示:“我们有非常严格的院感措施,首先从硬件上,我们是负压病房,最大限度减少病毒在隔离病房里的存在。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戴有正压的呼吸头罩、护目镜、口罩,全副武装。而院感最关键还是在于管理。我们严格执行个人防护的规定,在每一个病房专门设置院感的双组长负责制,护士长跟院感科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我们是靠前指挥、过程管理、细节监督。”


不仅仅是对内部院感的高标准要求,据了解,上海公卫临床中心还承担了外院援助医护的培训工作。


2月2日,当得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护人员已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医护人员非常紧缺后,上海德济医院开始积极响应组建医疗队,并派队员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完成了为期10天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培训。


据上海德济医院院长郭辉介绍,这次上海赴武汉社会医疗救援队只是第一批,还有第二批正在接受培训中。郭辉对前线战士的要求是必须保证零感染,他相信这支受过培训的专业队伍,完全能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救援任务。